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 ——田恩铭院长在2020级新生欢迎会上的讲话

点击数:10 更新时间:2020-09-29
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田恩铭院长2020级新生欢迎会上的讲话

 

“秋风萧瑟天气凉,草木摇落露为霜”,转眼已是深秋,这是古人挥泪送别的季节,新冠疫情尚未过去,大家迎来了一次非比寻常的高考,也迎来了不同以往的走进大学。我代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全体师生对同学们的到来热烈欢迎!此际秋高气爽,此后山高水长,我们一起在这里度过充满激情的大学时光!

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,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造了历史的奇迹。“宁可少活二十年,也要拿下大油田”,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铁人形象成为这座城市永远的记忆影像。大庆精神、铁人精神与北大荒精神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源之水。这片土地既有本土先民的耕耘,又有南来文士的歌唱。自大庆向东则是卜奎,清代文学家的流放地,他们安居于此,写下关于北地风俗的种种著作,这里有一个地方叫江桥,是东北抗联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向西是不远处的呼兰河,文学洛神萧红就在那里出生成长,萧红的《呼兰河传》为我们讲述了旧时代的生老病死,蕴含中华儿女的坚忍不拔,也蕴含着漂泊者难舍的乡情。萧红在人生的最后几年,用自己的家国情怀写下《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》,这是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精神的力量。由西而南,则到了牡丹江,寻古则有宁古塔、五国城和渤海古国遗址,虽然那时的东北并不是古典时代的核心力量,却百川汇海,成为多元一体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。沿着这个方向向后看则数出一连串的数字就足够了。八五二、八五三、八五一0、八五一一,还有我们学校的起点密山市裴德镇,这些数字能够让我们想起垦荒时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向北则要继续向开发北大荒的先辈致敬,北安、嫩江、德都、黑河,遍布垦荒者踏查的足迹。正是不同区域、不同身份的英雄群体在不同时期为开发北大荒献了青春献子孙,我们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。

习近平总书记说:无论走得多远,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。回顾过往,珍惜现在,面对未来,同学们,走进大学,我们一定要切记,与过去相比,你们将要迎接的有三个不一样:

第一个不一样是与从前的你不一样。从前的你,有父母的呵护,有老师的严格要求,有沿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体路线。现在的你正在乘坐青春号高铁结伴通往成人成才的路上。这条路需要自己来上下求索,有快乐、喜悦、幸福,也会有迷茫、苦闷、彷徨,大学里经历的这一切只是菲迪湖上的小风小浪,我们要奔向黄河长江,就要经受浪淘风簸的洗礼。有汗水,有付出,才会有收获,有尊严。我们要独立起来,切记:前进的路上有鲜花,花很香,心很近,路很长。

第二个不一样是与从前的学习方式不一样。为了考试的学习压力大,故而日日渴望解脱。如今,终于上大学了,大学并不意味着放弃学习,而是学会学习。真的进入知识的海洋,这里没有标准答案,没有题海战术,更没有人苦苦地盯着你。如何采撷百花化为人生的助力呢?大学里的教师仅仅是引你入门者,俗话说:师傅领进门,修身在个人。要学会自主学习,能够透过读书、阅世和践行找到理解人生的钥匙。钥匙找到了,就会豁然开朗。 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,更多的收获依靠你的气质、人格和能力,大家要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思考,而后付诸实践,通向未来的一定会是美好的前景。

第三个不一样是与从前的生活方式不一样。要学会与同学一起成长,一个宿舍有六人,大家来自五湖四海,生活习惯不一样,理解方式不一样,要在逐步融合中结成深厚的友谊。宿舍、班级、图书馆、食堂、运动场,还有属于这座城市的每一片蓝天白云、每一个白昼和夜晚,大家融入其中,要学会诗意的栖居,要学会与生活和解,要学会包容他人,要学会自我开解,要知晓分享幸福,要能够品味孤独。你的生活你做主,要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。

同学们,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我们自己的家园。我们有五系二部,英语语言文学系、中国语言文学系、社会工作系、公共事业管理系、政治学与行政学系;大学外语教研部、人文素质教研部。一百名教师将陆续走进教室,走上讲台,走进大家的视野。学高为师、身正为范,每一位教师将以自己的德、才、学、识,为同学们传道、授业、解惑。

“何当金络脑,快走踏清秋?”唐代诗人李贺盼望自己成为一匹奔腾的骏马,疾驰在明朗的秋天。我想借用诗句祝福大家,只要我们在大学里武装自己,积蓄力量,总有一天会在希望的田野上任意驰骋,拥有一片理想的绚烂天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