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课程思政”教学案例(十六)|《中国文化概论》

点击数:10 更新时间:2021-10-26

课程名称:中国文化概论          

主讲教师:胡永杰(人文社会科学学院)

教学内容:中国古代节俗与《红楼梦》——以清明节为例

教学目标:概况《红楼梦》的内容及文化影响,以清明节为例并结合清代文献来阐释“中国古代节俗与《红楼梦》”,以此去了解中国传统节俗文化,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。

 

一、导入: 

1、教师讲授:《红楼梦》形式体裁是一部中国传统章回小说,而内容实质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综合体和集大成,融汇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。它不仅有“木石前盟”和“金玉良缘”的爱情婚姻悲剧,“金陵十二钗”等“千红一哭”、 “万艳同悲”的悲惨人生,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,更有曹雪芹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理解。另外,《红楼梦》更是一部“文化小说”,是一个文化复合体:思想、美学、诗词歌赋、民俗、典章制度、园林建筑、服装、音乐、中医等等,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。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,被称为“百科全书”、“万花筒”、“天仙宝镜”。所以本节以清明节为例阐释“中国古代节俗与《红楼梦》”。

二、讲授新课 

1、作为节日:

清明的历史源远流长,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二千五百多年,为扫墓祭祖之日。

1)在《红楼梦》中,“清明之日,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,带领贾环、贾琮、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。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”。

2)宝玉偶遇藕官儿,见他在树下焚钱,独自垂泪,悼念药官儿,宝玉对他那一往情深的情愫既欢喜又感动,并把作为“六艺”冠冕的“礼”更深层次地理解,对于现今我们传承并辩证地看传统节俗文化有启发,内心和外仪相结合其实才是祭祀意义之所在,

3)清代的清明礼俗进行对举,“清明日,男女簪柳出扫墓,提尊榼,挂纸钱,拜者、酹者、哭者,为墓除草添土者,以纸钱置坟巅”(《康熙宛平县志》)。

(引入旅顺博物馆藏清代孙温绘全本《红楼梦》(国家一级文物,让学生们感知古籍形态,并以图文形式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。)

2、作为节气:

清明节是唯一一个兼有农时节气与传统节日双重身份的日子。作为气候变化标志的节气之一,这一日太阳移至黄经十五度,气温升高,降雨增多,草木萌动,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,《红楼梦》中也有一系列亲近自然的节气活动:踏青觅趣、勤于农事、编柳戴柳、放飞风筝等。

1)58回“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”中,自由不羁的宝玉、活泼可爱的湘云、娇憨天真的香菱、美艳聪敏的宝琴都被一片热闹的农事场景深深吸引,以至于坐在山石上,流连忘返。院子里,众婆子各司其业,修竹、剥树、栽花、种豆,繁忙加倍,不亦乐乎;驾娘们在池中夹泥种藕,更是趣味良多。这热火朝天的春耕事象与此时的物候特征相契合,与“清明前后,点瓜种豆”、“清明下种,谷雨下秧”的农谚也可契合

2)第59回“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”:莺儿与蕊官驻足于“才吐浅碧,丝若垂金”的柳堤,采下了嫩绿的柳条。莺儿一边走一边编成了翠叶满布、别致有趣的花篮,再以几朵鲜花为映衬,送给潇湘馆的黛玉,被夸赞是手巧之人。再至柳堤,她索性坐在山石上编柳。可以看出清明时节中的红楼中人不失为一种本真的可爱。

3)70回“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”中有放风筝的场面,与古代的清明礼俗可对举:“春晴竞放,川原远近摇曳白线……,清明后,东风谢全,乃止,谓之'放断鸢'”。《清异录》卷三);“以索绕籰,顺风放起,昼系纸条,夜系红灯,儿童仰首追逐,以泄内之积热。”《春明采风志》

以讲授法为主,但是辅之提问学生去翻译理解古籍文献中的清明礼俗,提高学生的主动性,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难点。)


3、与清明相关的红楼中人

1)探春的人物个性

“孰谓莲社之雄才,独许须眉;直以东山之雅会,让余脂粉。”“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“我但凡是个男人,可以出得去,我早走了,立出一番事业来,那时自有一番道理。”

(2)探春关于清明意象的

“空挂纤纤缕,徒垂络络丝。也难绾系也难羁,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

“阶下儿童仰面时,清明妆点最堪宜。游丝一断浑无力,莫向东风怨别离

(3)从判词、红楼梦曲中看探春,清明意象贯穿了人物的命运始终。

“才自精明志自高,生于末世运偏消。清明涕送江边望,千里东风一梦遥。”

“一帆风雨路三千,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。恐哭损残年。告爹娘圆,休把儿悬念。自古穷通皆有定区,离合岂无缘?从今分两地,各自保平安。奴去也,莫牵连。”

(引入视频87版《红楼梦》片段:抄检大观园,探春“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;探春无奈出嫁,与宝玉对话。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,增强学生的接受度。)

三、本课总结

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,使同学们了解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唯一一个兼有农时节气与传统节日双重身份的日子——清明节,红楼中人在这一日是如何度过的,并且他们还保持着中国传统节俗文化。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,曹雪芹对于岁时节令的建构具有艺术感染力,缅怀祖先、催护新生的节日内涵也令人动容,清明意象与探春的命运纠葛、贾氏家族必然走向没落的凄凉更令人叹惋。

四、思考与作业

1、通过本课学习并课后查找相关文献,思考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的现代意义。

2、写一篇关于《红楼梦》的文化感悟,自选角度体裁不限主题鲜明,不少于800字。

五、思政要素

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民族历史积淀的宝贵财富,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,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。《红楼梦》中的清明节俗文化,表达了对祖先的敬畏和对孝道的传承,对于大学生践行优秀的伦理道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。清明作为节气,人们与大自然亲近,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在调节个人的身心健康同时,还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。清明传统意象贯穿于贾探春的命运始终,也促进典型环境下塑造典型人物,使得人物有艺术张力,更加深了对于《红楼梦》思想的思考。所以从中国古代节俗角度着眼,对于大学生弘扬中国特色文化、坚守民族本位、传递民族情感大有裨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