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课程思政”教学案例(十八)|《恋爱与性心理》

点击数:10 更新时间:2021-10-28

学院:人文社会科学学院          

课程名称: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

主讲教师:李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职称:助教

适合章节:第四章情感篇——大学生恋爱与亲密关系面面观 第1节

学时1

一、教学目标

(一)课程教学目标

课程章节:第四张之第1节

教学内容:1、爱情的内涵、爱情三角理论;

2、影响爱情建立的因素。

教学目标: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,规范恋爱行为,提倡文明恋爱。

(二)思政育人目标

  使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恋爱观,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,提升民族自豪感,健全人格。

二、案例开展的意义和价值

 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,了解大学生在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,使学生具有维持健康恋爱关系的能力,促进学生的人格成熟与心理健康。

三、案例内容

1.什么是爱情

1)讨论:请静静思考一下“爱”是什么,并在白纸上写出5条你所认为的爱的实质并分享——爱是……分享同学们眼中的爱情。

2)结合同学们对爱情的看法,讲述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。

2.影响爱情建立的因素。

1)空间的接近:两个人物理距离越近,相遇的次数越多,相互喜欢的可能性越大。俗话所说的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举例:同桌的你

2)外表的吸引力:人们头脑中会有一个既定的假设或者思维定势——“美的就是好的”,特别是在初识阶段,因此,适当的注重自己的外表的修饰,让自己看起来干净、整洁、阳光、充满活力,会增强吸引力。

并不是所有人都倾向于选择外貌吸引力最强的人作为伴侣,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具有相似外表吸引力的人作为恋爱对象。

3)态度的相似性:态度上的相似会带来彼此的喜欢,个体在认知上的一致性会带来心理上的舒适,特别是双方在非常重要的事情上达成一致时,会使彼此喜欢。

周恩来与邓颖超、钱学森与蒋英,同样的爱国情怀、要为祖国大业做出一份贡献的理想,让他们走到一起,并且他们的爱情越来越坚定,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。

4)正向的表达:“我们会喜欢喜欢自己的人”。当我们同喜欢自己的人交往时,收获的评价是积极的、正向的,这会令我们更加自信,交往时也会觉得愉快。

四、教学反思

  本课不应只是价值观的灌输,更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,怎样的亲密关系是健康的、积极的,如何建立和维持这样的亲密关系。